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第四病室》与医患伦理

来源:医疗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巴金的小说《第四病室》,研究界关注尚不多,主要围绕作家对当时黑暗的社会乃至存在诸种丑恶现象的医院的批判来阐释。的确,巴金本人在1960年为小说所写的“后记”中,说过这

对巴金的小说《第四病室》,研究界关注尚不多,主要围绕作家对当时黑暗的社会乃至存在诸种丑恶现象的医院的批判来阐释。的确,巴金本人在1960年为小说所写的“后记”中,说过这样的话:“我躺在病床上观察在我周围发生的一切,看见人们怎样受苦,怎样死亡,我联想到当时的社会,我有很深的感受。”[1]208并且,巴金也还谈了他笔下人物所带有的影射意义——小说中热情善良的主人公杨木华医生虽然能够给病人带去一线光明,“但是在那个环境里她能够做什么呢”,“她也只好让那些本来可以不死的贫苦病人一个跟一个呻吟、哀号地死亡”[1]208。后来的一些评述,便循此线索,着重阐发小说的现实批判精神。比如,一部较为权威的巴金传记这样介绍巴金写作《第四病室》的动机:“他有意通过这部作品,揭开抗战后期大后方黑暗社会的烂疮。作品描写的病人们的种种遭遇和痛苦,正是当时国统区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2]再如,一部较为权威的小说史著如此评价《第四病室》:“小说以芜杂的场面逼近生活,给人以无法逃避的真实感。它的社会批判色彩极浓,有若契诃夫的《第六病室》,以浓缩的形式,借一间病房囊括了抗战后期国民党统治区令人窒息的恶浊气氛。”[3]此外,还有研究者热衷于运用苏珊·桑塔格、福柯、柄谷行人等的理论,把《第四病室》中的疾病现象纳入民族、国家、社会范畴,予以评论。

《第四病室》的批判色彩固然是有的,不过若只停留于此方面解读,则不能深入领会作品的丰厚意蕴。而采用貌似深刻的“洋为中用”的理论话语进行解读,也往往难逃方枘圆凿、隔靴搔痒之弊。今天,我们要以更宽、更新的视野看待这部小说。细读《第四病室》,能发现这部小说并非仅仅着眼于批判,与批判并行的还有巴金对当年自己在病室生活温馨美好体验的怀念,以及对于医生、患者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对于医患二者互动之中和谐关系构建的思考。小说的这种内涵,大大强化了文本的张力。笔者以为,《第四病室》的高度艺术性就在于:这部70年前创作的作品,对于事关生命质量的至为重要的医疗问题,提供了富有前瞻性的启示;这部作品所包蕴的内涵,对于未曾远离人们视线的医患伦理构建问题,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一、温馨回忆中的宝贵启示

自古及今,医生与患者,是医疗领域的对立统一体。二者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乎人的健康乃至生命质量。医患之间的问题,在今天格外引人关注。《第四病室》对医生与患者的各自角色及相互关系,都予以生动、形象、丰富的呈现。本文所要论述的思路,即由《第四病室》作品出发,就医者(包括医院等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各自责任与义务的履行,以及二者矛盾关系如何和谐、健康发展,予以探讨。

1944年6月,巴金在贵阳中央医院第三病室住院。他做了2次小手术,先治疗鼻子(矫正鼻中隔),然后到外科开小肠气。次年创作的《第四病室》,素材即取自这十几天的住院经历。巴金摹写生活原貌的现实主义创作意图十分明显,巴金在《第四病室》“后记”中说:“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第二年我用日记体裁把我的见闻如实地写了出来。病人、医生和护士全是真人,事情也全是真的……我只有在杨医生的身上加了好些东西。”[1]207

那么,巴金的住院经历究竟怎样呢?如果按以往研究常强调小说批判性的论断来推断,巴金看到的应该多是黑暗现象。事实是否如此?关于住院的真实情况,巴金于新时期所写的一篇文章《关于〈第四病室〉》中,予以了清晰的记述。该文虽然也指出了旧时代的黑暗,不过文中这样的文字更值得关注:“然而我还应当说一句公道话:病室里的医生除了那个给朱云标治病的外科医生外,一般都能用平等的眼光对待病人。”[4]263巴金还坦言,虽然手术对身体有些影响,又因无亲人护理感到孤独,但是他在那间“有二十几张床位的三等大病房”里,并没有感到什么不便,甚至在出院的时候,“对病房里的医生、护士和病友,倒有一种惜别之情”[4]257。巴金说,“我怀念当时第三病室的医生、护士和病友。”[4]264具体结合《第四病室》来看,巴金的表述确乎是真诚的。因为小说整体内容中,除了对于药品缺乏现象以及个别现象与人之外,并没有呈现像巴金其他现实主义小说那样多的、强烈的批判色彩。《第四病室》塑造化名陆怀民的“我”,以“我”的冷静观察展开叙事,以绵密的写实风格,对整个医院的人事种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书写、刻画。叙事人与隐含作者的高度统一,还原了作家本人较为愉快的住院体验。

文章来源:《医疗装备》 网址: http://www.ylzbzz.cn/qikandaodu/2020/1030/815.html



上一篇:人工智能医疗(外一首)
下一篇:电子商务在网络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医疗装备投稿 | 医疗装备编辑部| 医疗装备版面费 | 医疗装备论文发表 | 医疗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医疗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