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疗装备》栏目设置[05/29]
- · 《医疗装备》数据库收录[05/29]
- · 《医疗装备》收稿方向[05/29]
- · 《医疗装备》投稿方式[05/29]
- · 《医疗装备》征稿要求[05/29]
- · 《医疗装备》刊物宗旨[05/29]
肠道菌群移植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可治疗哪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肠道菌群生态是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被称为“人类第二基因组”。随着科学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肠道微生态已成为防治胃肠功能障碍疾病和慢性病的宝库。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
肠道菌群生态是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被称为“人类第二基因组”。随着科学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肠道微生态已成为防治胃肠功能障碍疾病和慢性病的宝库。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牵头完成的“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创建及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获得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肠道菌群移植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哪些患者适合做这种手术?解放日报·上官报记者采访了同济市第十医院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主任陈启义医生。
近80%的慢性病与肠道菌群有关
据报道,人体肠道内约有1600多种菌群,分别是与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它们可分为三类:益生菌、条件病原体和致病菌。其中,条件致病菌在抗生素等因素引起内环境异常后,会“黑化”为致病菌。
病原体和条件性病原体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腹胀便秘等功能性疾病,肠炎、细菌性腹泻等感染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与近80%的慢性病有关。科学家发现了“肠脑轴”,即肠道与人脑密切相关、相互作用。陈启义解释说,由于人体内95%的血清素和50%的多巴胺都在肠道内,如果肠道微生态受到干扰,可能会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自闭症、焦虑、抑郁、冻伤等。
同济市第十医院医生田洪亮,显示菌群库中的菌液。
肠道菌群还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肺部密切相关。改善肠道微生态有望治疗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在肿瘤治疗方面,改善肠道微生态有望提高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等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在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已取得临床效果。
严格筛选肠道菌群的供受者
如何改善肠道微生态?服用益生菌和益生元是一种方法,但只对一些轻微的胃肠功能障碍疾病有效。国际临床研究表明,为了治疗一些中重度胃肠道功能障碍疾病和非肠道疾病,可采用肠道菌群移植,全面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近年来,同济市第十医院已使用该技术治疗6000余例,移植73000余例,远期随访有效率67%。
陈启义介绍,移植到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来自健康供体。这些捐赠者需要经过严格筛选。他们都是18-30岁的年轻人,通过了全面的身体、心理和个人病史测试。
这是一种“有品味”的处理技术。健康捐献者的粪便经过智能系统分离处理后,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研制成分枝杆菌液和丽丽活菌冻干粉胶囊。菌液通过鼻肠管注入患者肠道,患者也可以服用活菌冻干粉胶囊。
细菌与生活细菌冻干粉胶囊
作为一种较新的治疗技术,肠道菌群移植不能“包治百病”,需要对患者接受者进行严格筛选。传统技术治疗失败的胃肠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以及胃肠功能障碍慢性病患者,可以考虑接受这种新的治疗技术。大约90%的自闭症和帕金森病患者有胃肠道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移植有望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今年2月,同济股份公司第十医院秦焕龙教授、李宁教授团队与上海医药集团合作,实现了成果转化。这些专利技术将对肠道菌群移植的临床规范化、疗效提升、临床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栏目编辑:黄海华文字编辑:于涛然
来源:作者:于涛然
文章来源:《医疗装备》 网址: http://www.ylzbzz.cn/zonghexinwen/2021/0625/1885.html